纪念屈原,不仅是对屈原所代表的人格的推崇,更是对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脊梁”的感念
刚下过一阵雨,群山如黛。忽然间,一弯艳丽的彩虹,横空于汨罗江两岸。老伴和我顿时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今天运气真好,有幸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彩虹。”
极目望去,彩虹下的汨罗江水一如既往不停歇地一浪逐一浪。此时的我,心情有了别样的感慨,那汹涌的浪花仿佛掀起一部《离骚》,一阙《九章》似一面巍峨的古铜镜矗立在眼前。彪炳千秋的佳句,力透碑文,将屈原的气度才华光耀千古,散发出的是东方诗魂的气息……仿佛滚滚江水,带走的是随波逐流的飘叶浮萍,留下的是中流砥柱的精神气质。屈原,就是站在奔流江水中的一块砥柱之石。虽说屈原所在的时代和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去已远,但他的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依然为人敬仰。
“爷爷,你看,又有人在读屈原哩!”
一白发长者携一男孩从江边柳林中走出,男孩闪烁着黑宝石般的眼睛,好奇地来到我面前。
听到“读屈原”三个字,没想到竟然是出自孩童之口,“这孩子真懂事,不简单!”我俯下身子拍了拍他的肩,同时笑着对他身边的老人点点头,行了个注目礼。望着一老一少悠悠远去的背影,蓦然间,我忆起儿时语文老师李万运来,他也是满头霜雪,他说不知《离骚》不识屈原的,算不上读书人。
先生的这句话,很让我有一段时间不知了了。那时的我,只为父母之命读书,只为兴趣而读书,加之家境贫寒,也没读多少书。
当步入纷繁喧嚣的社会、是是非非的人群,拥有一份自我的思索后,我便开始四处找书读了。就这样,我走进一个浩瀚的森林,暗暗寻找智慧之树;就这样,华夏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前贤,我在莽林绿叶样繁密的书页中拜访。我们的先哲,愤倾故土,哀乐万家,一腔赤诚,让春秋景仰,让世界振奋。
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为谁读书?这个浅显而深邃的题目曾困惑了许多人。我该怎样回答?
汨罗江岸翠欲滴,串着雨珠的柳枝,在微风中一阵阵摇晃,亮晶的珠儿骤雨般猛地洒落在江水中,宛若一朵朵春花开了!一颗颗秋果熟了!
先烈在天上看着我们哩!汨罗江有千万部影集了,两岸的景色变了又变。唯屈子祠边,江涛声依旧,那四面八方而来又四面八方而去的,一行行重重叠叠的脚印,似乎都在这样回答——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纪念屈原,不仅是对屈原所代表的忠臣人格的推崇,更是对以屈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脊梁”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