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趣、好玩、有个性……
市集变身潮流聚集地,时尚青年爱上赶大集
国庆节假期,24岁的插画师Alan并没有休息,而是带着自己的“奇妙三分间”来到成都的一场市集活动出摊,并再次开启了“现场画小脑袋”的技能。带着自己设计的饰品从深圳来到北京,“师尧原创”品牌主理人师尧在北京798艺术街区开启了7天的市集之旅……
记者走访发现,像Alan和师尧参与的市集活动,已成为时下标榜个性、时尚的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聚集地”。在市集中,年轻人不仅可以买到潮流单品和新奇小物,还能够品尝到小众咖啡、手工烘焙食品,甚至还能在夜幕降临后欣赏一场音乐演出。
据不完全统计,从中秋小长假到国庆期间,仅北京一地的不同街区、商场,就落地举办了数十场不同主题的市集,爱分享的年轻人更是在社交平台晒图打卡刷了屏。和老一辈的赶大集不一样,传统集市与时尚接轨,摇身变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个性、有趣、好玩,万物皆可市集
这也是Alan第一次从成都赶来北京参与市集。大学毕业后的出国留学计划因新冠肺炎疫情暂缓,为了在“空档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作为插画师开始奔波在各大城市的市集,还给自己的摊位设计了“奇妙三分间”的名称。
坐在精心布置的摊位前,Alan喜欢面对面为客人绘制卡通头像,这也是她的“独门小技巧”,“在市集上,为了确保创作质量,每天会控制接单20到25单,还可以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成了我的生活社交新方式”。
95后、00后正在成为时尚消费市场的主体,他们的消费习惯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在北京多家市集活动中观察到,新潮、有趣,甚至有故事的产品往往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在上述“中秋限定”市集上,和女朋友一起前来逛市集的小程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因为自己对昆虫很有研究,所以对刚入手的提琴虫标本画爱不释手,“摊主还告诉了我这些昆虫的捕捉地,十分有意思”。他的女朋友喜欢喝咖啡,在附近的原创咖啡豆手工饰品处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对耳钉。国庆假期,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广场举办的市集上,北京女孩陈爽和朋友买到了纯手工香薰烛台,她们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很喜欢蜡烛的造型,更喜欢摊主介绍的蜡烛标榜的‘拒绝身材焦虑’理念。”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逛市集?Alan认为,当代年轻人喜欢拍照、打卡,还想要变着花样去不一样的地方,既有趣、新潮,又能淘到别致的物品,彰显自己的不同。“就算淘不到喜欢的物品,拍个照、吃点东西回去,也是快乐的一天”。
小众品牌扎堆来市集“试水”
开着改装的房车,劈叉咖啡创始人王一凡今年参加了很多场市集。自2020年7月注册劈叉咖啡品牌以来,因疫情停滞的实体咖啡门店变成了“说走就走、说停就停”的咖啡车。
对王一凡来说,参与更多的市集活动,就等于在年轻人面前多了品牌推广的机会。“目前想让品牌得到认可,赚钱与否倒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他举例说,在“五一”期间参与的市集上,销售额与人力、摊位费、物料费等花销基本持平。不过,让他惊喜的是,已经开始出现“忠实客户”了,“一些年轻人看到我的朋友圈更新和其他社交平台的推广,都会特意赶来喝上一杯咖啡”。
作为年轻人喜欢的潮流聚集地,市集俨然成了小众品牌的试水地。不少品牌在这里接触年轻人的市场,探索他们喜好的方向,进而不断调整创新。师尧在设计饰品之初,也曾尝试采用青铜器等独特造型银饰,但在年轻人群里中接受度并不高。“2018年设计了一款太空主题手雕银饰,反而很受欢迎,这也成了当下品牌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已有60多款产品了”。
随着知名度的打开,“师尧原创”品牌也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拥有了实体门店。但他仍旧愿意亲自来到各城市的大型市集,每一件产品也要亲自进行打磨,“不能辜负我的设计,要让年轻人感受到自己的心意”。不过,师尧坦言,作为原创设计师,“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还要不断融入新的设计和想法,不断去创新和升级”。
王一凡也观察到,如今的市集不仅让年轻人能在一个地方接触更多的品牌,甚至还有咖啡、汉堡、玩具等更加聚焦的主题市集,“比如,之前我参加的咖啡青年节,既让大家一次品尝个够,也能够让品牌之间互相切磋,让年轻人亲身体验手冲咖啡,大家围在一起等一杯咖啡才有氛围”。
与一些超级连锁咖啡品牌不同,王一凡认为,小众品牌的加入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小众品牌的‘匠心’是一大特点,追求的是有自己的创意。在同行里,有许多小众咖啡品牌的主理人,既前卫又敢于口味创新,让咖啡成为‘打卡单品’和‘社交饮料’”。
在Alan看来,在市集上手绘头像更多的是为了招揽顾客,关键在于后续客源的转化。“这几年也开始为一些公司和个人绘制插画,从不断参与市集进行初步探索,到现在主要的是在筛选客源,会通过提高价格和接大稿等方式,让自己的时间消耗和价值更加匹配”。
市集业态怎样才能走得更远
既能吸引年轻人前来,又能召集一批原创品牌参与,近几年,市集业态已在全国各地“开花”。不仅许多商场、艺术中心热衷于通过市集增大客流量,诸如伍德吃托克一样的专业市集平台也不断出现。他们致力于打造开放平台,推广消费品牌,还希望发掘消费文化背后有趣的人。
长期参与和观察市集业态的厦门红顶艺术社区品牌负责人方女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们希望打造聚合平台,让零散的小众品牌或独立设计师能够快速测试与市场的匹配度、找到客源,客人也可以在同一平台购买到多种多样的独特产品,“市集的品牌价值很高,我们也愿意去全国各地联系有才华的独立设计师,他们能够靠市集得到客源和资源,不再为生计担忧,才能够将自己的才能坚持下去,更专注地投身艺术文化中”。
但与商场主办免费市集不同,此类专业市集往往要收取门票费和摊主的摊位费。“双向收费”的形式让一部分年轻人费解。但Alan和师尧均认为,“市集发展到当下,已不再是一张桌子一个板凳的初级版本了,专业市集平台拥有专业策展人,会对整体活动物料、品牌宣传等进行统一规划,参加市集就不用担心宣传和客流的问题了。主办方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场地租金,收费是可以理解的,问题主要在于收费的标准如何评判和制定”。王一凡也认为,收费是理所应当的,“主办团队也有运营成本,目前收费市集的门票均在100元以内,不算很贵,只要今后控制好对消费者的收费限度,大家都会觉得值了”。
“门票收费会筛选出对市集真正感兴趣、愿意消费的年轻人,即使绘画过程需要等候或中途休息,客人都会表示理解,这让我很感动”,Alan也坦言,她缴纳过的最贵的摊位租金是每天1700元,那个市集向每位客人收取70元门票费,但主办方在相应会场服务、疫情防控预案等方面并没有做好,“因为门票出售没有控制数量,导致活动人员过于密集,因疫情防控要求,最后一天限流导致了市集提前结束;甚至参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停电等突发情况,主办方没有做到及时处理和对摊主的尽责解释,让我们很失望”。
除了收费标准需要主办方自我考量外,方女士还认为,在百花齐放的市集业态下,消费者和小众品牌方对于市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一方面,如果市集不能变着花样创新,在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很难招揽到更多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优质、原创品牌仍然数量少,导致许多市集同质化问题出现。尽管市集在当下发展稳定,但如何长远发展,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把好的品牌不断筛选和培养出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