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受疫情影响2020年下滑15.4%至4.0万亿,但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恢复至4.7万亿,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6万亿。
今天,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悉,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报告该报告整合21家上市餐饮企业数据,60余家连锁餐饮头部企业反馈的调研数据以及决策者判断数据,参考并引用相关报告和数据40余篇,历时3个月编撰完成
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恢复至4.7万亿
报告指出,中国餐饮市场一直健康成长,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0.1%由于疫情的影响,餐饮市场规模2020年下滑15.4%至4.0万亿,但是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恢复至4.7万亿,之后行业将重新健康成长,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6万亿
中国餐饮业按菜式可以分为中餐,西餐及其他菜式三个细分市场,分别占比79.4%,15.2%和5.4%中餐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3万亿增至2019年的3.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9.2%西餐市场规模自2014年的0.3万亿增至2019年的0.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2.8%
数据显示,中国餐饮市场门店数在波动中上升截至2020年,中国餐饮门店数量达到653万家,同比19年下降11%,主要是疫情导致了部分中小型餐饮企业离场
消费者最爱口味前三:辣,清淡和鲜
报告指出,中国餐饮业菜系丰富,消费者可选项极多在众多菜系中,火锅是所有中式餐厅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类,川菜在所有品类中排名第二
从用户的消费场景看,聚餐是最主要的到店就餐场景朋友/同事/同学聚会,追求口味享受和解决日常餐饮是日常用餐最主要的三个场景,分别占31.2%,17.0%和16.3%,周中中午,周末晚上在外用餐比例更高
根据消费者就餐关注要素调研,当前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最关注的前三大要素是菜品口味,餐厅性价比和内部就餐环境菜品口味这个要素的占比达71.7%,明显高于其他要素,可见当前消费者外食的最主要需求还是追求口味
根据消费者最爱口味数据,辣,清淡和鲜排前三其中,喜欢辣口味的消费者占41.8%,喜欢清淡口味的消费者占23.7%,喜欢鲜的口味的消费者占20.3%
外卖发展成驱动行业发展新要素
受益于年轻人的线上消费倾向,中国外卖行业不断快速增长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外卖餐饮市场规模达到6,646亿元,同比增长15.0%
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线上订单整体保持高速增长,除疫情影响特别严重的2—4月,其他各月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且订单量同比增长在2020年第四季度基本维持在70%以上,在12月甚至实现了107.9%的翻倍增长。
报告指出,预计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外卖行业可能仍将持续强劲发展外卖的强劲增长也给了餐饮门店一个扩展自身收入,触达更多消费者的机会:根据实地调研,部分传统餐饮门店的外卖比例已经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餐饮资本化如火如荼进行
报告指出,基于外卖对餐饮门店收入的增益,餐饮行业更多的应用新社交媒体推爆单品,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标准化更加容易,餐饮的资本化正如火如荼的发展。
从融资金额看,2018年以前餐饮行业的投融资呈现整体增长的趋势,自2018年开始投融资热度逐渐下降,但在经历2020年疫情后资本热情再度高涨截至2021年8月,中国餐饮行业投融资金额439.1亿元,已达2020年的2倍
从融资数量看,2015年是餐饮行业投融资交易笔数的巅峰,此后一直呈下滑趋势2021年交易金额超越2020年,但是交易笔数增幅有限,说明当前资本在餐饮行业的投资更加偏向单笔金额较大的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
从融资轮次分布也可以验证上述观点与2019年相比,餐饮行业投融资在2020年和2021年最主要的特征是B轮,战略投资以及其他后期投资占比有明显提升,Pre—A轮,A轮等早期投资占比有所下降
从细分赛道看,按融资数量排名,小吃快餐,咖啡,茶饮3个赛道最受一级市场追捧按融资金额排名,茶饮,咖啡,火锅分别占行业1—7月融资金额的40.5%,15.7%,13.1%
数字化变革正在发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像所有传统行业一样,面临着这个时代赋予的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头部餐饮企业早就在数字化升级上发力并吃到红利
报告指出,在众多数字化技术当中,餐饮企业最为关注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这些技术目前在餐饮行业中已经被广泛运用并初具成效。
报告认为,大数据有助于精确餐饮行业市场定位,通过分析和调研市场数据,企业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定位,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竞争者动态,知晓行业竞争格局企业可以通过消费者档案数据来分析顾客的消费行为和价值取向,以此来改进和创新产品,或者进行更为合理的菜单定价,人工智能让机器人和AI系统可以给顾客带来更好的用餐体验,而物联网技术可以赋能餐饮企业精简供应链进而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