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时代,车的底层逻辑是否发生改变?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当下充满争议、不辩不明的关键。
因为,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汽车看作是“智能终端”,强调“软件定义汽车”,试图通过智能化“弯道超车”,以更吸人眼球的方式快速抢夺潜在用户的眼球。但实际用车时,很多人发现很多智能化配置的实用性并不高,车之所以为车的关键依然是把人从A点安全、舒适地送至B点。
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智能化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会喧宾夺主。在电动化从尝鲜到普及的过程中,一台电动车要想脱颖而出,第一评判标准永远是“它是否足够安全”。
在任何时候,汽车的安全都好比房子的地基,只有在地基足够牢固的基础上,再谈论装修的精致豪华才有意义,否则一切就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因此,相较于智能化、高配置和豪华感,一台合格的电动车应该拥有足够的安全性作为基本保障。于是,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的汽车厂商,在研发生产之初,就为安全设置了一条极高的准绳,将用户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展现出了行业远见和企业担当。
一汽-大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ID.4 CROZZ到ID.6 CROZZ再到即将上市的ID.7 VIZZION,一汽-大众用无数次碰撞实验和拆车讲解,为人们普及了新能源时代纯电安全的高难度和重要性。
近日,一汽-大众再次进行“安全揭秘”,邀请媒体走进长春实验室,体验来自一汽-大众高安全标准最直观的感官震撼。我们看到包括整车碰撞实验,电池安全实验、零部件耐久实验等各种和新能源汽车安全相关的实验,在长春实验室全部装备齐全。
可以说,只有走进长春实验室,才能切身体会到一汽-大众为安全付出了多少,以及什么是冗余安全标准。
参观长春实验室,感受来自一汽-大众的高标准安全
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大概60公里,就到了一汽-大众位于长春的新技术研发中心,这是一汽-大众于2021年开始投资总计花费8.6亿落成的研发基地。
研发中心内设包含新能源车辆安全中心、驱动系统试验中心、整车能耗排放中心、车身零部件试验中心、新能源整车试制中心、试验车间、智能灯光系统测试中心等6个功能区域,其核心目的就是提升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活动当天,我们主要参观了安全中心和新能源整车实验中心。尽管作为汽车媒体,经常参观工厂,但是真正走进实验室,这还是头一遭。因为,过去其他品牌或许根本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有些则是考虑到技术的保密性,不太敢对外公开。
此次一汽-大众能够把实验室的大门对外打开,也是对自己技术足够自信的体现。
而在所有的实验中,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电池的实验,毕竟电池安全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最大痛点。
“小概率大准备,安全才能到位。”这是一汽-大众ID.7 VIZZION宣传片里的主题词,非常贴切地表达了一汽-大众对安全的执着。诚然,所谓的汽车安全实际上就是为那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做的完全准备,只有准备到万无一失,才能有自信地面对消费者。
根据介绍,一汽-大众新技术研发中心参考了德国大众的高等级安全标准,针对电池安全会模拟436项场景进行测试,以保证电池在过充电、短路或者碰撞破损等情况下都能稳定和安全地工作。
而在实验室里,我们也看到了包括 e-MAST 振动、浸水式温度冲击等不同测试场景,同时也了解到,很多测试无论在测试场景的广度,还是测试要求的深度方面,都远比国标严格。
比如,国标对浸水试验的要求只是室温浸水1米深半小时后不起火爆炸,而一汽大众在此测试基础上还增加了浸水式温度冲击试验,将电池包加热到近60℃高温后立刻浸入到几摄氏度的冰水里并循环20次,通过极致的热胀冷缩及负压效应来苛刻的验证电池包结构设计合理性及工艺稳定行,让哪怕一点点焊接工艺的波动都被验证并优化,测试的通过标准也是经过全面的功能及性能参数检测和拆解后确认电池各方面性能无任何变化。
再比如,国标盐雾试验只有6天,累计喷盐雾时间48小时,而一汽-大众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不间断喷盐雾720小时的盐雾试验以及历时42天的盐雾+温度交变测试;再比如国标没有要求的高压系统纹波干扰测试、电池管理系统低压纹波干扰测试、毒气测试、化学腐蚀测试等等;而最让我们惊讶的是一汽大众的长序列试验,用一个电池包将温度冲击、盐雾、冲击震动、浸水式温度冲击等9项本身已经非常苛刻的测试依次完成,并且测试后电池各项性能不能有任何变化,超越了普通人想象的高标准电池安全测试,不由让人对ID.7 VIZZION电池的安全性抱以极大的信心。
除了电池安全测试,新技术中心还有整车碰撞测试、关于智能驾驶安全的测试等等,全方位保障汽车安全,虽然没有把每一个实验室都参观到,但以小见大,从电池安全实验室的严谨程度,能看出拥有德系血统的ID.7 VIZZION对安全品质的执着。
这不止是实力的强大,体现的更是对产品的专注和企业担当。
打造“冗余式安全”,
一汽-大众ID.7 VIZZION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超高的安全测试标准,才能保障为用户提供最全面的安全。一定会有人疑惑,一汽-大众究竟是如何实现“冗余式安全”的?
这个答案其实并不简单,它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创新,以及制造工艺的精益求精。
以ID.7 VIZZION为例,首先在车身用料上,它采用了高强度钢铝混合车身,其中热成型钢占比超过 32%,高强及超高强度钢占比超过 81%,纵梁加强件、四门和后盖采用铝合金材料,车身扭转刚度超过惊人的 46100Nm/度,比很多百万级豪车还要坚固。
其次是在车身结构上,ID.7 VIZZION首次在电池壳框架/梁采用铝型材MIG焊接工艺,在电池底护板采用铝冲压件激光焊接工艺,大大增强了电池外壳的硬度,让它拥有了更好的防护能力。
针对电池包,ID.7 VIZZION采用全钢匹配Sika 防火涂层,在满足全新国标标准要求的同时,能保障在电池热扩散情况下,给乘客预留至少5分钟的逃离时间。此外,ID.7 VIZZION的下壳体采用铝材料+防撞梁,能够兼顾轻量化与被动安全性。
可以说,从电池管理再到整车的结构安全,ID.7 VIZZION通过材料创新、电池包和整车结构完善,已经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安全堡垒。
除了被动安全,在主动安全、健康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一汽-大众也有相应的安全规划。
同样以ID.7 VIZZION为例,它搭载了包括Front assist前部防碰撞辅助系统、360度全景影像+PDC 泊车辅助,SOS 驾驶员失能情况-Emergency Assist 3.0等多项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包括第三代空气监测系统 Clean air 3.0、双层滤芯、负氧离子发生器等智能化装备,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安全和健康安全的深层需求。
可以说,大众ID.系列是真正将安全钻研到了极致,而作为ID.系列的旗舰车型,ID.7 VIZZION也足以满足当下很多家庭对中型纯电轿车的想象。
结语
在参观完一汽-大众长春研究院后,我相信在场所有人都会为它在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做所的努力而震撼,ID.7 VIZZION的冗余式安全以更高的标准作为准绳,使得ID.7 VIZZION实现了在“三电”安全、整车结构安全、驾驶安全、智能信息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的全维越级。
近期,ID.7 VIZZION即将开启预售。相信随着远超行业安全标准、全维越级的ID.7的推出,一汽-大众的电动化产品也将和燃油车一样,实现从“慢热”到“长青”的跨越,成为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