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利率低且波动的背景下,银行最近加快了发行债券的速度第一财经记者查询Wind发现,8月银行债券发行规模达2096亿元,是上月的4倍多,进入9月,发债步伐并未停止截至9月16日,当月银行计划发行债券规模已达到304.5亿元,接近7月的60%
从债券类型来看,二级资本债券仍是银行补血的主要方式8月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达1400亿元,占比最高,约60%,9月,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达到110亿元,目前仅次于小微债发行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金融债券的大规模发行一方面与市场利率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银行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未来伴随着业务的拓展和不良资产处置化解的加快,预计会有更多银行加入发行队伍
银行发行债券,然后爆发。
今年以来,伴随着银行资产的加速,银行也在加速资本端的资本补充此前,CBN报道,上半年银行发行债券近90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中小银行发债数量大幅增加,成为市场补血的主力军
但7月份,在RRR减持的背景下,银行发债步伐明显放缓,发行规模仅为515.4亿元,较6月份下降约74%其中,中国银行发行300亿元,占比相对较大
到8月,银行发债再次爆发,当月发债规模达2096亿元,处于年内高位发行的债券种类主要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开放式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券,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创新创业金融债券等
按发行银行类型划分,有城市商业银行9家,农村商业银行4家,国有大型银行2家,股份制银行1家可见,中小银行仍是主力军,但大银行的发行规模相对较大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发行规模最高,两阶段二级资本债券总额为800亿元,接下来是邮政储蓄银行,发行了600亿元规模的债券
中国光大银行分析师周告诉记者,8月银行债券发行重回高峰,一方面与市场利率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与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有关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补充资本压力目前鼓励国内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位资深银行业从业者也向记者提到,伴随着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8月市场融资成本相对降低,财富管理净值叠加进程加快,反过来增加了银行发债意愿。
从银行资本充足率来看,2021年二季度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反映其资本补充压力加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全行业核心一级,一级,全口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11.91%,14.48%,较一季度末分别下降13.8BP,0.7BP,3.3BP,较年初分别下降22BP,13BP,22BP
类型方面,据兴业研究统计,截至半年末,国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27%,下降22BP从年初开始,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35%,下降25BP从年初开始。与此同时,虽然2009年城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回升
但对于银行来说,在合意资产不足的大环境下,尽量扩大投资是主线,也是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补充资本的重要环节此外,近期无风险利率快速下行,不仅会给资产配置带来麻烦,也会给资本端带来增厚的机会郭一新说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理解银行为何在加快发债补充资本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该行本月计划发行债券304.5亿元,发行银行14家,均为中小银行债券类型包括二级资本债券,小微债券,永续债券和绿色金融债券
二级资本债券延续高温趋势。
虽然银行发行的债券种类很多,但从规模来看,最近发现二级资本债券受到银行的青睐。
例如,8月份2096亿元的发行量中,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为1400亿元,占比最高,约为60%,而且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此外,9月发行的304.5亿中,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达到110亿元,目前仅次于小微债发行
与其他资本补充工具相比,二级资本债权人是银行公开发行的增加二级资本的债券二级资本又称二级资本或补充资本,是商业银行剔除核心资本后的资本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主要指标
最近二级资本债券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银行的加入8月,建行和邮储分别发行了800亿元和6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推高了整体规模前述资深银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建行此次发行的债券也是国内银行发行的单笔最大的二级资本债券
东方金城金融业务部分析师李倩表示,未来在业务持续扩张,不良资产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预计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仍将面临较大压力,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将持续扩大。
除了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和小微债也是今年银行发债的主流选择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发债规模已达11262.1亿元其中,永续债发行规模达3362.5亿元,小微债发行规模达296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达2672.6亿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管理的净值是增加的。
速转型的背景下,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价格或受影响根据此前报道,理财产品摊余成本法将受监管限制,而成本法转市值法,受波及最大的即是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郭益忻称,考虑到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总量近4万亿元,按照国股85~90%估计则在3.4万亿~3.6万亿之间,保守估计需要消化的规模在万亿级别此前第一波冲击更多是运作灵活的机构退出,而银行理财无论是现金管理类还是封闭式定开的抛盘皆应尚未消化,未来演变的核心在于,以合适的价格找到增量资金来满足银行迫切的资本补充需求